北京:重建地標建筑天橋 新橋位置向南偏移40米
發(fā)布時間:2013-12-23 新聞來源:新京報
近日,作為中軸線上重要的地標性建筑,天橋歷史文化景觀重現(xiàn),新的漢白玉石橋和兩側石碑一起亮相,從而結束了天橋近80年“有名無橋”的歷史。
模糊老照片還天橋原貌
天橋原址位于前門大街和天橋南大街的交匯處,“天橋”也因此得名。后來由于城市拓寬道路,原來的石橋消失,天橋開始了“有名無橋”的歷史。
2012年,北京名城委辦公室確定了四個名城保護,天橋景觀恢復位列其中。
受名城委辦公室的委托,文保、古建專家王世仁參與了天橋景觀恢復的研究。
王世仁回憶,當時,他搜集了有關天橋的書籍,還有一些人對天橋的回憶。而有關天橋的歷史照片很少,他只找到了兩張。
“兩張照片都比較模糊,一張是清朝時候的,可以看出是個拱橋,另一張是民國時期的,可以大概看出欄桿的樣式。”
新橋位置向南偏移了40米
據(jù)2012年5月底市規(guī)劃委網(wǎng)站公示的重建天橋方案,老天橋的遺址原位將以“印記”方式標示,而將石拱橋和石碑遷至南側綠化帶的前端。歷史文化景觀延伸成為景觀帶,同時作為整個天橋演藝區(qū)的開端。由于天橋遺址所在地已是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,因此在復建時,位置向南偏移了40米。
“原址建造是不可能的了,那里是道路中心,對交通影響太大。”王世仁透露,在方案公示前,名城委的專家們也普遍認可將橋向南移,畢竟仍在中軸線上。
而后,為了讓老天橋的重建更加原汁原味,王世仁還找了一些清代橋梁建筑方面的書籍給天橋重建作參考。
王世仁表示,他已看過近日亮相的“新天橋”,他個人比較滿意。新橋基本按照原樣復建。
■ 天橋檔案
天橋位于在京城中軸線的珠市口以南、永定門以北。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修建天壇后,在中軸線與河流交匯處建起了一座單孔高拱橋。整座橋用漢白玉石料砌成。橋長約8米,寬約5米,橋基呈八字形。清雍正年間正式得名天橋。
清光緒三十二年(1906年)天橋改建成矮矮的石橋。1929年,因有軌電車行駛不便,就將天橋的橋身修平,但兩旁仍有石欄桿。1934年展寬正陽門至永定門的馬路,就將天橋兩旁的石欄桿全部拆除,天橋也不復存在。
■ 探訪
老天橋開放 引市民追憶
新修復的北京老天橋位于前門大街與天橋南大街交匯處,兩座石碑和一座拱橋矗立在一片綠化帶中間。
上周,新京報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拱橋的兩端用鎖鏈攔著,市民只可在橋下觀看,不能上橋。
幾個歲數(shù)比較大的市民拿出手機對著新修復的天橋拍照留念。住在附近的王大媽今年已經(jīng)72歲了,這幾天她經(jīng)常跟鄰居來新修復的天橋遛彎,“自打出生就沒見過老天橋,”但她聽說,以前的橋挺破舊,跟現(xiàn)在這個不一樣。
而今年81歲的丁大媽則記得自己小時候見過真正的老天橋,“那時橋下是條臭水溝,我經(jīng)常在橋上玩”。老人家指著新修復的老天橋東北的位置說。
天橋演藝區(qū)建設指揮部產(chǎn)業(yè)促進處副處長劉強表示,老天橋已經(jīng)向市民開放了,雖然地下通道還未完工,但他表示,地下通道只是此處景觀的配套設施,不影響整體景觀對外開放,“就跟地鐵施工一樣,建成一段開放一段。”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分享到: | qq空間 | 新浪微博 | 人人網(wǎng) | 豆瓣網(wǎng) | MSN | 騰訊微博 |